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 
一名军医的方寸守护
来源: 中国军网      时间:2023-07-07 18:20:28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口腔科副主任余立强——

一名军医的方寸守护


(资料图片)

晨风轻拂,缓缓吹开候诊大厅的喧嚣。

如往常一样,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口腔科副主任余立强早早来到诊室,为新一天的出诊做准备。

提前30分钟到达医院,这个习惯,余立强坚持了30年。不大的专家诊室犹如一方独立的天地,圈起了他半生的行医岁月。日复一日守在熟悉的牙椅前,余立强屈指一算,自己治疗过的患者,已有近10万人次。

“以后跟这32颗牙齿,就要打一辈子交道了。”余立强仍然记得刚进入口腔医学专业时,同学的一句调侃。30年过去,这句话已然被时光雕琢成现实。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口腔科副主任医师余立强正在为患者讲解病情。

诊室里,存放着余立强从2016年至今每一年看诊的预约手册。一张张被翻出毛边的纸页上,蝇头小字密密匝匝地记录着每名患者的诊断和联系方式,用彩色的记号笔分别标注。电脑上,他把从医以来典型患者的治疗影像整理成一个个独立的文件夹,方便随时调取查阅。还在用胶卷相机的年代,余立强把实体照片存在影集里,攒了厚厚的十几本。再后来,他将照片一张张扫描上传,存进了硬盘。

“在医院所有科室里,口腔科的存在并不显眼,只在方寸之间。可走到社区里,我们看到最多的往往是口腔科诊所。”余立强说。“从幼年到老年,人在生命每个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口腔问题,这就是我们口腔科存在的价值。”

行医30年来,在一次次日常出诊与急诊治疗中,余立强愈发坚定地走在这条道路上。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口腔科副主任医师余立强正与患者进行术前沟通。

2019年的一天晚上,夜已深。余立强躺在床上,正准备入睡。尖锐的电话铃声蓦然划破安静的夜晚。

有急诊!余立强猛地翻身起来,一边接听电话了解患者情况,一边拽过外衣蹬上鞋,准备往医院大楼赶。电话挂断,他急匆匆地冲出家门,一路小跑地穿过夜色,不到10分钟就赶到了诊疗地点。

受伤的是一名地方青年,由于骑车时意外摔伤。“他的许多牙齿都被撞断了,下颌与下唇有严重的撕脱伤,局部小动脉喷射出血。”余立强回忆。由于伤情严重,而颌面骨又属于口腔科的治疗范畴,青年来到医院后,值班医生第一时间打电话叫余立强赶来支援。

在余立强的缝合治疗下,年轻人摆脱了危险。后续治疗中,余立强还为他进行了牙齿修复。看着患者治疗结束后由心而发的笑容,余立强感到格外满足。

余立强还记得,20多岁的年轻士兵因为训练摔断了门牙,残留的牙根反复发炎,于是来找他治疗,他为士兵拔掉了牙齿残根,重新植骨种牙;

余立强记得耄耋之年的老奶奶,所有牙冠都被腐蚀得不成形状,却不愿意拔牙,他在尽可能为老人保留残根的情况下,为她进行了咬合重建;

余立强记得10岁的男孩下颌骨上长了巨大的囊肿,辗转求医无果,专程来到北京找他治疗,顺利摘除囊肿后,他收到了男孩家属满怀感激的锦旗和感谢信……

每次翻阅电脑里的诊疗照片,看见一名名患者治愈后满眼光彩扬起嘴角时,余立强总忍不住跟着露出笑容。“曾经因为牙齿,他们中有人吃饭都成问题,有人由于丧失了美观而不自信。看到患者们痛苦地来,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开,就是给我最好的礼物。”他说。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口腔科副主任医师余立强和助手正在为患者做牙齿修复治疗。

在学生们眼中,余立强是“传奇一样的存在”。在临床一线工作期间,余立强带领团队不断钻研,取得了许多技术成果:为长期缺牙患者进行咬合重建时,采用树脂预增高方式,让患者提前适应用牙;为下颌骨骨折患者固定时,采用加压螺钉开放内固定术,改进了传统固定方式的缺陷……

尽管如此,他从没有停下过继续学习与前进的脚步。“新的知识一直涌现,材料与设备日新月异,我必须不断丰富自己,才能跟得上专业的发展。”除了口腔科外,余立强也会阅读其他医学专业的书籍,从中吸收与口腔疾病相关的知识。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口腔科副主任医师余立强和助手正在为患者做牙齿修复治疗。

常用的那台电脑屏幕上,余立强设置了一张特殊的桌面背景——一位88岁老人的口腔照片,殷红的牙龈上已没了牙齿,只有几个金属质地、螺母形状的多基基台镶嵌其中。

技术的成长与治愈的喜悦,在一幅图片上交汇,讲述了只有口腔科医生才能读懂的热爱。行医30年来,余立强踏着坚定的脚步,一路前行。他经历的岁月种种,或许正如一位作家所言——

“技术与人文是医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没有技术,医学没有躯干;没有人文,医学没有灵魂。”

文字:解放军报记者 杨悦通讯员 宋蔚 戴堃

视频:中国军网记者 刘雅昕 赵燕飞通讯员 宋蔚 陈强

图片:中国军网记者 赵燕飞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